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引导,不是教。引导是启迪,教是塑造,启迪画的是自己的创意,教画的是别人的安排。
孩子学画的收获应是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不是经过训练的懂事的“小大人”;家长的收获是在学生学画的过程中,自己对学画的认识得到了提升。
好的儿童美术教育不是教师设法突出知识难点、重点和方法步骤,不是教师摆出我来教你的架势。而是设法减少教课中的知识、技法痕迹,达到一个“竹影扫街尘不动,月穿潭底水无痕”的教育境界。
儿童美术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儿童怎么画,而是引导、唤醒、激励儿童自己画。
儿童美术不是单纯的美术教育,而是情感教育,成长教育。
儿童美术是儿童对生活的体验,是他们觉得很有趣的生活方式。绘画的愿望是一种表达,内心自由了,生活有情趣了,精神也松弛了,才会有绘画的愿望,一旦儿童失去了这些,为了某种目标,成人的希望,以后觉得会有用,这就由表达演变成了表演,学画也就由为自己高兴演变成了为取悦别人的一个活动,这样的儿童绘画已经远离了儿童本性。
儿童美术说到底不是美术专业,而是儿童精神愉悦需求。
六岁前的幼儿天性纯真,思维直觉,是纯属于大自然的。孩子就如同一颗刚发芽的种子,根系还短,还不需要过多的肥料和营养,因此,还不能施教。好的儿童美术教育是只引导,不纠错,只提要求不要求做到。
如果儿童画的画没有了想象,没有了个性,没有了感悟,没有了灵魂,再好的技法,再好的功夫也是白搭了。还有可能技巧越好,功夫越深越会走向儿童美术的反面。
最好的儿童美术教育就是老师忘记了教,学生忘记了学,老师教到最后只有真,学生学到最后只有诚,教与学的拥抱叫真诚。
纠错是毁坏幼儿画画自信心最坏的做法,纠错毁掉的不仅仅是儿童的自信,而是对儿童精神上的一个打击。对于幼儿画画来说先要自信,再要知识,如这两种不能兼得,最应该舍弃的是知识不是自信。
儿童美术归根结底是对孩子心灵的唤醒,对生命的尊重。
儿童画写生不是看画的物体结构有多难,比例有多对,造型有多准,而是看儿童观察到什么,画出了什么细节,是否投入,是否积极主动,是否有悟性,是否有灵性,是否有情趣,是否有美感,是否是这个年龄段的认知,这才是老师和家长关注的。形准不准,比例对不对,不是这个年龄段儿童干的事。在画中能找到自己,找到唯一,作品才是最优秀的。
儿童画是情感性,表现性,不是知识性,技巧性。
完成儿童美术教学要有三个方面的合作,教师、家长、学生,其中教师处主导地位。也就是说,家长还是那位家长,学生还是那位学生,选择的老师不同,教育就会出现很大变化。其中有认识上的,师德上的,专业上的,技巧上的,材料上的,学识上的,精神上的,修养上的,经验上的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,甚至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,这个结果就是老师起的作用。所以,有什么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,就有什么样的学生,就有什么样的结果。一个优秀的学生背后一定有一个优秀的老师。所以,家长选对老师是很重要的。
好的儿童线条画写生要往散文诗上靠,不要往史记上靠。史记要精准,小说要故事,散文要诗性,诗歌要韵律。画家与建筑设计家画的线条画虽都是一个地方,从审美上说结果就差大了。画家画得写生像散文更有诗性,建筑设计家画的写生更像史记客观精准。
儿童的画画得一乱想象力就来了,一规整想象力就走了。
幼儿就是属于大自然的,像不属于幼儿。幼儿美术只要是跟像黏上点关系的,错误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,幼儿的画画得越像越说明教育问题越大。
幼儿绘画几乎不需要教技巧,他们天生的绘画能力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愿。儿童的奇思妙想,想象力和创造性才是最重要的。
知识仅仅是能提高创造能力的因素,结果是通过学知识,反而丢掉了创造最为需要的想象力,儿童美术的模仿、填鸭式教育是没希望的。
想到就能画出的是儿童画,想到要训练才能画的是成人画。
儿童美术究竟有多少观念,多少方法没统计过,无论老师怎么折腾也就一个是思维,一个是技巧,这两个关系弄好了就成功,弄坏了就失败。
乱画的孩子离想象最近,画有个性的离创造最近,就画自己高兴的离快乐最近。
在幼儿画的发展中,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孩子画出的形象不一定就是现在看到的,而是原来就知道的。虽然他们的感受是来自生活,但孩子画的却不是眼前的生活,是孩子对生活的认知和了解。
每个儿童个性不同,观察角度就会不同,就会出现不同的画面个性风貌。培养儿童的习惯性画法就是保护儿童个性,引导儿童正确的观察是画好细节的关键。
技巧听命于感觉,感觉听命于审美,审美听命于素养。素养来于读书、体验和眼界、视野。
幼儿画的美感并不来于画中的故事,而是自然、幼稚的无意识萌动,与绘画技巧没多大关系,是年龄起主要作用,不是知识技巧的事。
幼儿的画有审美意义,但幼儿的审美并不能通过努力提高。换句话说,幼儿审美是结果,是成人对人家的评介 ,不是技巧,不是通过教或学习提高的。
幼儿的画越有“小孩味”的越有品质。幼儿画的美感只发生在4-7岁孩子这块“空间”中,所有的审美意义只能在这个维度内呈现 。
“最要命”的儿童画是:只有故事,没有“美术”;只有画面,没有审美;只有叙事,没有思想;只有“教”,没有“育”。
炫技的老师说,有技巧的画才有个性。实际上儿童画的个性不是老师教的,而是儿童自发的样式。
简笔画模式被破坏的瞬间,就是自由的画,想象画的开始。破坏与创造就是这样紧密相连。
幼儿的好画多生于简洁,越简洁越有力量。幼儿的画也无须努力,无须控制复杂和格外的练习,天然的就做到了简洁,这就是自然的力量。
知识什么时候都可学,而审美那得是有情趣的人才能得到。实际上审美也不是青年时代的事,在自己还是小屁孩时,审美趣味就已经形成了。
少玩虚的,多做实的;少学点儿技巧,多启发点儿思维;少作辅导,多作引导;少说教,多静待,少说话,多等待。——好老师是会等,不是会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