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对美术的心灵渴求
儿童来到这个世界,最先接触到的是图形和声音,当儿童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,就会想办法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,绘画成为儿童表述自己内心世界和对世界认识的最好的媒介,有了这样一个心灵的渴求,美术活动自然而然的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。在美术创作中,儿童不仅能得到精神上的升华,而且能获得人生难以言语的快乐、幸福和满足感。以创意美术的形式引导儿童对事物主动探索、发现、思考和表现的过程中成为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,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,同时也是对观察力、理解力、想象力、思维力、注意力、审美力的培养,是人格塑造的培养。
儿童美术教学的关键
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是以儿童为中心,在引导儿童对具体事物的主动探索中去观察,发现每个事物具有的相同或不同的特性,学会思考各种事物与所知的事物相互的关系,对已知的信息重新组合创新,最后选择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来表达。在整个探索、发现、思考、表现的创作过程中,强调的是儿童的主动性、能动性和兴趣性,强调创作过程中的情感的体验、想象和思考的过程,作品是儿童真实内在的表达和创造性思维的关键。从幼儿绘画心理的角度来看,幼儿绘画痕迹中包含了很多的信息,其中有他们的智慧、有他们的幻想、有他们的性格特质和内心气质等,他们的绘画是最纯净的无意识艺术形态,他们大胆的画线,率性的着色,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,不拘一格的创造力,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和视角。很多艺术大师追求儿童的这种纯净与率真而获得成就。比如:毕加索、汤伯利、康定斯等。
人体大脑创造力的形成过程:观察--思考--创意--表现。这正是现代儿童美术学习的过程,美术是观察、思考、想象和表现的行为,是高级的视觉加工和思考过程,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工具。据科学家考证,0到6岁是大脑神经网络建构的关键时期,可以到达总数量的60%,而这期间都是以具体的感官操作为主,现代儿童美术教育正是以丰富的感官刺激,提供了脑发展所需要的要素,刺激了突触的再生,刺激了右脑的发展,形成长期记忆,使大脑神经更密集。由此可见美术活动对儿童潜能开发的重要性。
怎么引导孩子进行美术创作
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美术创作呢?结合自己从事多年儿童美术教育的经验,大致总结如下:第一,从孩子的兴趣入手。孩子们都喜欢玩,都喜欢新的东西,所以开头几次活动我会尽量多提供一些绘画工具,油画棒、毛笔、彩色水笔、皱纸、水粉颜料、胶水、毛条、手工纸、铅画纸、卡纸、白报纸、彩色卡纸、旧报纸、广告纸等等,和孩子一起玩绘画游戏、手工游戏,吸引孩子动手参与,渐渐地适应活动,乐于活动,期待活动的开始。第二,多肯定、多鼓励、多赞扬。儿童画是没有对错的游戏,不能以大人固有的眼光来看待。鼓励孩子大胆作画,多为孩子的进步加油鼓劲,多表扬多赞赏,给孩子多一点的自信。第三,多引导、少示范、不照抄。有时我会先画给孩子们看,然后将我的示范收掉,鼓励他们自己画,画得不一样也很好。第四,多和孩子交流讨论,帮助孩子丰富画面。活动从主题交流开始,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实物,鼓励孩子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。画画的同时也要多交流,当孩子画不下去的时候,进行一些引导性的交谈,鼓励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想象,自己来丰富画面。第五,尊重孩子。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,也有自己的喜好色,即使明知不好看也不妨让他尝试一下,然后再比较给他看,这样做远比你说教的效果好。画画过程中不干涉孩子运用图形和颜色,让孩子做画画的主人,让孩子体验画画的乐趣,并进一步得到提高。孩子间不做无谓的个体比较,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。美术教育是教育环节的重要单元。它对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和创造热情,认识自身价值,引导儿童去发现美,形成至情至理的美感,形成完美健康的人格,使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意义。
美术教育应该做为一项必需的普及性早期艺术教育,是儿童基础素质教育的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