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,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。
日前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》印发。《意见》明确,到2020年,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%,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(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)达到80%;到2035年,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,建成覆盖城乡、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。
中共中央 国务院
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
小编特意跑到教育部门户网将文件内容摘录给各位读者。以下为《意见》核心内容:
一、调整办园结构。各地要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重点任务,结合本地实际,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,坚决扭转高收费民办园占比偏高的局面。
二、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。配套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,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,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。
三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,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幼儿园。2019年6月底前,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要进一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、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。通过购买服务、综合奖补、减免租金、派驻公办教师、培训教师、教研指导等方式,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,并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补和支持的重要依据。
四、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。各地要根据办园成本、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,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并建立定期动态调整机制。民办园收费项目和标准根据办园成本、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,向社会公示,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。非营利性民办园(包括普惠性民办园)收费具体办法由省级政府制定。营利性民办园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,由幼儿园自主决定。地方政府依法加强对民办园收费的价格监管,坚决抑制过高收费。
五、加强源头监管。严格幼儿园准入管理,幼儿园审批严格执行“先证后照”制度,由县级教育部门依法进行前置审批,取得办园许可证后,到相关部门办理法人登记。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,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事业单位登记。
六、稳妥实施分类管理。2019年6月底前,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要制定民办园分类管理实施办法,明确分类管理政策。现有民办园根据举办者申请,限期归口进行非营利性民办园或营利性民办园分类登记。
并且本次《意见》再次重申开展幼儿园“小学化”专项治理行动,坚决克服和纠正“小学化”倾向,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。
由以上核心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细节:
1. 普惠制。
2. 去小学化。
3. 幼儿园禁止上市。
教育监管者的目的,就是希望学前教育能回归本质,给家长和孩子减负(金钱和时间);而且不能被资本挟持。
带来的变化有以下几条:
1. 家长在幼儿园学费支出变少了。所有中端的幼儿园学费收入变少了(亏损率大增)!
2. 孩子在学科(数学、拼音)补习上的花费变少了,空闲时间理论上有所增加。学前课程机构(幼儿园、学前班等,需要将超纲的课程替换为艺术化课程)。
3. 幼儿园投资者和经营者里,希望通过模式运营,来快速获利者会退出。
4. 中端转普惠的幼儿园,在硬件设备采购量会大幅减少。因为短期内国家还拿不出大笔资金来进行幼儿园补贴(可参照教育投入4%的目标,提出和实现的时间点进行脑补)。
5. 中端转普惠的幼儿园的师资,会降低。
不会改变的有以下几条:
1. 家长在孩子教育投资总额不会降低。
2. 孩子的学习时间不会降低。
幼儿园美术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了,你还不赶紧布局幼儿园市场,你还在等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