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电话:18510173656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资讯头条 > 行业资讯

孩子的美术创造力培养非一日之功,莫急于求成

时间:2019-02-14 15:28:17

  “儿童需要时间,生命需要时间,而学习需要的是成熟。”

 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,是美术创造力的核心,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经历“会看”“爱看”“敢想”“能做”4个阶段,持续培养孩子丰富的视觉联想力、敏锐的审美感知力、独特的美术个性、灵活的美术实践能力,勇于追求创新才能逐渐形成美术创造能力。
 


 

  有了对生态循环系统的观察、了解后,孩子可能这样解释他的作品:“这是动画片《云的舞蹈》,随着风力强弱,云的舞蹈节奏也不停地变化,云跳着舞,挥洒各种雨,点亮了人们不同的心情,它们拥抱了大地,又回到云伙伴的怀抱。”这个时候父母要有定力,避免急于求成。即便孩子的画有欠缺,也要这样说:“你这个想法很特别,我觉得很不错。你可以多试一试,想办法达成你想要的效果。”鼓励孩子表达自我,鼓励对创作内容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,鼓励从试错中总结经验、不断改进方案,长此以往,孩子的美术创造能力会逐步提高。

  许多父母说:“孩子学美术可以提高综合素质,不是为了当艺术家。”他们并未考虑将从事美术工作作为孩子未来的职业,而重视美术素养中创造力的培养,期望孩子能以美术为手段,创造性地解决学习问题,养成学习迁移能力。

  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在3个方面:思维的发散性,即思维活跃、敏捷,思考问题的角度新颖;思维的逆向性,即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;思维的侧向性,即从其他领域获得解决问题的启发。

  当孩子将美术运用于绘制思维导图、旅行图画日记、形象联想记忆等其他学科的学习时,父母会高度认同美术学习的价值。但是,如果学习了一段时间,作品进步不大,或与学业成绩关系不密切,有些父母就会认为美术学习没什么效果,开始质疑孩子的美术学习效率。他们忽视美术学习的发展规律,驱使孩子追求表面效果。孩子一旦丧失自由创作的动力,便会感到沮丧、无奈,也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。

  孩子的美术创造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,需要长期循序渐进地培养。

上一篇:怎么纠正孩子写字潦草的问题下一篇:谈一谈学龄前儿童识字与写字